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

清水寺

於祇園四條站下車,再沿清水道走到清水寺,由此條小路往上走,即可抵達清水寺

路程超過2公里以上,且往清水寺方向一路都是上坡,阿肥有點氣喘吁吁喔。

 太陽初昇的清水道~

 清晨的路上,沿路小店還沒開門呢!




京都市內眾多世界文化遺址中,私心認為必定要去參訪的,清水寺為其中之一。位於京都市東山區的清水寺,山號為音羽山,建於778年,後經多次祝融燒毀,目前所見之建築是由德川家光於江戶年代初期(1631~1633)所重建,並於1994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。

沿著清水坂走著時,已經看到多部遊覽車抵達停車場,看來就要下來許多的遊客要跟我們競爭清水舞台了!果不其然,除了小學生,又放下一堆中學生,啊!遊覽車又吐出一堆有老有少、還有闔第光臨的日本遊客。嘿!金毛的阿凸ㄚ也來了~確實到此參拜的遊客像是蝗蟲過境般,我不是說他們把寺廟吃光光,而是一車一車的人潮蜂擁而入。才早上7點多,已經有許多遊覽車載著日本的小學生、中學生、外地人,在加上觀光客,看來清水斷崖上應該人滿為患了。

走過長長的坡路,就可看到入口,亦即是位於階梯上紅色的仁王門,此門為日本正統的屋頂建築式樣-切妻式建築,其建築特色是指一邊屋簷比較長,而屋脊則將屋頂面縱切為二。而其門口有一對張開嘴吧的石獸,意喻大聲宏揚佛法。

階梯上放著禁止照相的告示,是指不可站在最下段的階梯上拍照。若是在仁王門前的階梯上拍照,則是允許的。其實不太理解為何不能在下方的樓梯拍照,難道是因為遊人太多,在此拍照會影響交通?學生的戶外教學活動,都會在門前的階梯上排排站,拍張團體合照,因此這裡也許多專門遊客拍照的攝影人員,正在顧客光臨。


穿過仁王門,映入眼簾的就是西門及三重塔,仁王門、西門、三重塔是重要文化遺產。西門具有桃山時期的建築風格-華麗的雕刻及描金的裝飾。三重塔則是目前日本境內最高的三重塔,內部則供奉著大日如來。

隨求堂供奉著大隨求菩薩,只要¥100,即可在此可體驗「環遊胎内」(胎内めぐり)的活動。此體驗是將隨求堂的地底當作是大隨求菩薩的胎内,環遊胎内就是在無光線的情形下,沿著壁上佛珠,於黑暗中行走。走到底之後,一邊祈禱,一邊旋轉随求石,再慢慢走回光明處。唉!行前功課未做仔細,體驗時間為9:00~16:00,為了怕太多人參拜而提早到清水寺,卻錯過了這個特殊的體驗。

堂前掛著許許多多的繪馬

買票準備進去參拜囉~


此次到訪時,轟門正在維護中,所以是由本堂側邊進入。進入後首先會遇見出世大黑天,手持萬寶錘,是日本七福神之一,象徵招財進寶。那這是一定要跟祂好好溝通並互為好友的嘛!!


本堂正前方即是清水舞台,是由12公尺高的櫸木,利用「懸造式」的建築方法搭建在懸崖上, 建造過程中,未使用任何釘子,由舞台下方往上看,氣勢雄偉。


而舞台的地板則是由四百多塊柏木組成,由此可觀賞成群結隊的遊客




其實此處是春天賞櫻、秋日賞楓之名所,同時站在舞台上也可欣賞京都市區的風景。


本堂為國寶,內供奉十一面四十二臂千手觀世音菩薩,但是菩薩為密佛,平日是安放於櫃中,只能看到圖畫,每三十三年才會開放一次供信眾參拜,上次開放時間為2000年,所以想參拜本尊的朋友,可要保重囉~





正殿以北有地主神社,據說祇求愛情很靈。神社內有二顆大石,只要閉上眼後,能由其中一顆走到另一顆,那祇求的愛情便會成真。問了 阿肥是否又去試試,阿肥搖搖頭。也是啦!把愛情託給外國神明,ㄣ~我想本國人就有很多需要祂處理了,我們語言也不通,萬一溝通錯誤,配錯對了怎麼辦勒?還是回來求月老吧!至少溝通方便嘛~

沿著本堂往步道前行,才會到達拍攝清水舞台的最佳景點,在此已是擠了一堆人在搶拍,我們當然也不遑多讓囉!拍!用力拍!



 可總是有白目,在你按下快門時,熊熊出現在你面前。




 順著步道繼續前行散步,可到達子安塔,在清水舞台上也可看見。在清水舞台時,還聽到白目導遊對其團員介紹:「對面那個塔就是剛才我們進來時看到的三重塔」。你嘛幫幫忙!這樣也能當導遊,你的團員很可憐耶!

如果懶得走上子安塔,沿步道往下走會回到正殿附近的音羽瀑布,流水終年不絕,清水寺因此而得名。而泉水分流成三道,代表長壽、身體健康及學業進步。滿滿的學生排隊等待喝水,跟阿肥討論了一下,等到我們喝的時候,可能得浪費一些壽命,那就這樣-算了吧!




 沿著步道慢慢的在寺內散步,兩旁皆是楓樹林。只可惜尚未轉紅~

 


 接著我們便慢慢的消失於清水寺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