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8月6日 星期二

仙台七夕祭


起源於四百年前的仙台七夕祭,是當時伊達政宗為祈求豐收與技藝精進,而在七夕舉辦活動,而衍生至今的七夕祭。

仙台七夕祭最大的特徵是豪華的笹飾,又稱七夕竹。也就是用和紙所做成的長幡,吊掛於青竹上。同時青竹上還可裝飾著「短冊」、「紙衣」、「折鶴」、「巾著」、「投網」與「屑籠」,統稱「七飾」。
每樣飾品都各自蘊藏著不同心願。「短冊」代表學問進步,「紙衣」是祈求驅病息災與裁縫精進,「折鶴」代表祈求長壽,「巾著」則是祈求節約與生意興隆,「投網」祈求豐收,「屑籠」代表著清潔。其中最吸引眾人目光的「彩幡」,更是象徵著七夕傳說中織女的彩線,以祈求技藝精進。
一到仙台站,便可看到車站裝飾的笹飾。

到仙台朝市閒晃,市場內也裝飾著小型的笹飾。

 同時也碰到表演隊伍,除了居民及遊客,連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起欣賞表演。


朝市買到的多汁水蜜桃,一籃5顆日幣500円,怎能不買?

商店街內的笹飾,動輒好幾公尺。參與的店家或團體,紛紛裝飾著琳琅滿目的飾品,絢爛的掛飾,百花爭艷般的把仙台裝扮得美輪美奐。

由數千萬隻紙鶴所組成的吊飾,由多所國中小所共同製作,吸引著商店街的眾多民眾駐足親賞。

路邊隨處可見的七夕竹,上面掛著紙片,寫著自己的心願。


和東北其他祭典不一樣的特色是:沒有舉辦大型遊行。但是會有各式表演,例如舞蹈、樂隊、演唱供民眾親賞,也會於其中一晚施放煙火。

這是德島傳統舞蹈 阿波舞的表演。


 消防隊所組成的樂隊演奏,並配合旗隊演。


路上開始跳起盆舞,有老師在車上指導大家如何跳舞,現場也歡迎民眾一同參與。